江淮地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分析

被引:48
作者
周后福 [1 ,2 ,3 ]
刁秀广 [4 ]
夏文梅 [5 ]
王德育 [6 ]
项阳 [7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4] 山东省气象台
[5]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6] 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
[7] 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龙卷; 超级单体风暴; 中气旋; TVS; 环境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3 [数据处理];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6个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龙卷超级单体风暴HBASE平均为1.7 km,HTOP平均为9.1 km;H多在风暴的下部,近于下部的1/4处。HBASE平均值比江淮地区各种超级单体的平均值低得多,HTOP则略低。(2)龙卷超级单体IVIL平均为25.6 kg/m2,ZMX平均为54.8 dBz。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IVIL要小得多,而龙卷ZMX略低。(3)龙卷超级单体的中气旋MBASE、MTOP和MSHR平均值分别为1.2 km、3.9 km和14.4×10-3s-1,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M_(BASE、MTOP明显低,而MSHR略高。(4)TVS参数最强时的VAD在12—45 m/s,VLLD多大于30 m/s,VMXD多超过30 m/s,VMXD的高度不低于0.8 km,TDPT,在2.4—6.4 km,TBASE在0.7—1.5 km,TTOP在2.3—6.4 km,TMXSHR超过22×10-3s-1。TVS参数最强时间与龙卷实际时间基本吻合,平均相差4.2 min;平均而言,TVS出现后6 min有龙卷发生。(5)雷达推算的龙卷超级单体的0—6 km风垂直切变比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的风垂直切变平均值高15.2%;龙卷发生前ICAPE平均为1752 J/kg,Ik为38℃,850 hPa到地面风切变平均超过12 m/s,850—500 hPa温差平均为23.7℃。龙卷发生前能量处在中等到强的状态,大气不稳定性较强,风垂直切变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区域暴雨过程中两次龙卷风事件分析 [J].
张一平 ;
俞小鼎 ;
吴蓁 ;
梁俊平 ;
吕林宜 .
气象学报, 2012, 70 (05) :961-973
[2]   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和三维云模式对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发展维持热动力机制的模拟分析 [J].
陈明轩 ;
王迎春 ;
肖现 ;
高峰 .
大气科学, 2012, 36 (05) :929-944
[3]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J].
俞小鼎 ;
周小刚 ;
王秀明 .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311-337
[4]   一次多种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李向红 ;
唐熠 ;
郑传新 ;
李垂军 .
气象, 2010, 36 (08) :61-71
[5]   070703天长超级单体龙卷的多普勒雷达典型特征 [J].
刘娟 ;
朱君鉴 ;
魏德斌 ;
宋子忠 ;
卢海 ;
周红根 .
气象, 2009, 35 (10) :32-39+131
[6]   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与预警研究 [J].
郑媛媛 ;
朱红芳 ;
方翔 ;
张雪晨 ;
方翀 ;
姚晨 ;
郝莹 .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617-625
[7]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中龙卷的天气过程分析及龙卷强度判定 [J].
方丽娟 ;
姬菊枝 ;
陶国辉 ;
周传瑞 ;
王开宇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2) :167-172
[8]   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 [J].
刁秀广 ;
朱君鉴 ;
刘志红 .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133-146
[9]   台湾海峡中气旋结构特征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J].
赵坤 ;
周仲岛 ;
潘玉洁 ;
葛文忠 .
气象学报, 2008, (04) :637-651
[10]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J].
俞小鼎 ;
郑媛媛 ;
廖玉芳 ;
姚叶青 ;
方翀 .
大气科学 , 2008, (03) :50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