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缅北局势的未来走向及中国应对策略

被引:9
作者
李灿松 [1 ]
骆华松 [1 ,2 ]
胡志丁 [1 ,2 ]
付磊 [1 ]
熊理然 [1 ]
机构
[1] 云南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缅北局势; 地缘政治; 一带一路; 发展趋势;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731
中图分类号
D733.7 [];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美国对缅甸解禁之后,缅甸成为中美在东亚战略竞争的核心。缅政府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均试图利用各方势力达到其政治诉求,因此,缅北局势受多方势力共同影响。当前的缅北局势正是不同主体之间交往关系和交往实践的集中体现,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势力、中国、缅政府以及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等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从主体间性角度出发,结合全球地缘格局的变化,对缅北局势中的各主体行为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对缅甸局势进行了判断。得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短期内,即大选之前,局势动荡,激烈冲突持续;长期内,即大选之后,总体局势趋于和平,伴随间断性的冲突。据此,最后提出,未来中国应该加大政府间合作,防止美国过多介入,改变在缅投资方式,维护中国在缅形象,尝试与少数民族武装和其他政治党派接触,以大国的身份"创造性介入",妥善解决缅北冲突。
引用
收藏
页码:569 / 576+600 +6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缅甸2008年宪法框架下的民族国家构建——兼论缅甸的边防军改编计划 [J].
刘务 .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 (04) :91-113+159
[2]   基于行为主体的缅甸排华思潮产生及其原因解析 [J].
李灿松 ;
葛岳静 ;
马纳 ;
胡志丁 .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 (02) :20-30
[3]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J].
夏立平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2, (08) :18-22
[4]  
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 王晓东.黑龙江大学 2002
[5]   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六)(2008年) [J].
李晨阳 ;
古龙驹 .
南洋资料译丛, 2009, (04) :48-61
[6]   缅甸果敢冲突及其影响 [J].
罗圣荣 ;
汪爱平 .
现代国际关系, 2009, (12) :22-26+47
[7]   ERM和RAM模型在缅甸族群冲突中的应用 [J].
龚丽娜 ;
曼帕凡·考尔 ;
阿里斯泰尔·库克 ;
祝湘辉 ;
王欢欢 .
南洋资料译丛, 2011, (03) :29-38
[8]  
创造性介入[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逸舟, 2011
[9]  
Joe Biden’’s Remarks at Munich Global Defense Conference. The Washington File . 2009
[10]  
White House Eases Limits On Investing In Myanmar. Steven Lee Myers. New York Times[New York, N.Y]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