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中国森林建设之路(1949—2013)

被引:18
作者
胡鞍钢 [1 ,2 ]
沈若萌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建设; 激励相容;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242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森林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中国的森林建设理念经历了从森林经济效益优先到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森林建设体制经历了从完全计划体制到市场与政府共同协作的转变;森林建设组织经历了从中央全面安排到中央统筹地方办事的转变,最终实现了1990年代末期至今的量质齐增的"绿色奇迹",实现了森林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从森林生态赤字走向森林生态盈余。通过对森林综合属性认知的不断深入,政府不断调整森林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与政策体系,最终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国家经济资本置换生态资本,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的生态建设道路,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政策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2+171 +1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 [J].
朱华晟 ;
陈婉婧 ;
任灵芝 .
城市问题, 2013, (05) :90-95
[2]   1949年以来我国林业政策演变初探 [J].
胡运宏 ;
贺俊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 (03) :21-27
[3]   生态移民 伊春万人大搬迁 [J].
缪宏 ;
耿国彪 .
绿色中国, 2011, (03) :12-20
[4]   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及效益分析 [J].
李俊宝 .
山西科技, 2010, 25 (04) :4-5
[5]   论新时期的“十大关系” [J].
胡鞍钢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130-140+161
[6]   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
陈建成 ;
程宝栋 ;
印中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4) :139-142
[8]   退耕还林政策的激励机制缺陷 [J].
刘燕 ;
周庆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5) :108-111
[9]   国外天然林保护概况及我国天然林保护的进展与对策 [J].
陈蓬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50-54
[10]   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J].
江泽民 .
求是, 1998, (19)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