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态学的内涵与发展

被引:18
作者
石磊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工业生态学; 社会代谢; 工业共生; 可持续性; 复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0 [工业经济理论];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106 ;
摘要
作为一门发展不到20a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工业生态学目前需要界定其学术范畴和理论基础。首先评述了工业生态学的4个主要领域:(1)社会代谢是工业生态学起源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领域。它提供了宏观层次上观察和测量经济发展与物质流动关系的方法和工具,但需要进一步细化物质流动图景和加强流动机制的解释;(2)工业共生是工业生态学最具特征的领域。它实质上是人们出于观察视角的转变而对工业体系的重新认识。逻辑严谨且规则统一的解释框架有助于工业共生理论的发展和实践;(3)基础设施与产业相互选择且协同演进,二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物质基础,而城市又是更大范围内区域经济系统的子集。这一组工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需要处理产业全球化与社会和生态要素本土化的矛盾;(4)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工业生态学关注的核心目标,而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其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提醒我们要避免陷入简单化、还原论或机械论的陷阱,多开展实证研究。最后,从本体论、方法论和隐喻3个标准给出了工业生态学的初步界定,并指出4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356 / 33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J].
刘毅 ;
陈吉宁 .
环境科学, 2006, (08) :1549-1553
[2]   中国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J].
刘毅 ;
陈吉宁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6, (02) :238-242
[3]   资源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自然资源流动过程的研究 [J].
成升魁 ;
沈镭 ;
闵庆文 ;
陈远生 ;
封志明 ;
谷树忠 ;
谢高地 ;
李丽娟 ;
黄河清 .
资源科学, 2006, (02) :199-200
[4]   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 [J].
陆钟武 .
中国工程科学, 2006, (01) :18-25
[5]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J].
黄宗智 .
历史研究, 2002, (04) :149-176+191
[6]  
演化经济学前沿[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澳)约翰·福斯特(JohnFoster),(英)J.斯坦利·梅特卡夫(J.StanleyMetcalfe)主编, 2005
[7]  
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M]. 航空工业出版社 , 范晓屏著, 2005
[8]  
国家的视角[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 2004
[9]  
发展经济学前沿:未来展望[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美)杰拉尔德·迈耶(GeraldM.Meier),(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主编, 2003
[10]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奥)陶在朴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