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主体行动逻辑的“四维分析框架”——兼论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行动逻辑演变及趋向

被引:21
作者
李齐
李松玉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治理; 主体行动; 四维分析; 乡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有治理理论提出各种治理模式,但未解决一个基础问题——治理主体行动的逻辑,即行动的原因机制或来源。这是现有治理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现实治理中主体行动,不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统观多学科对于主体行动逻辑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两组对立的逻辑,即个体性逻辑与系统性逻辑,一般性逻辑与情境性逻辑。这四种逻辑各有合理性,又各有局限性。对此,吉登斯、布迪厄等做出了弥合相互间对立的努力,但他们的论证基础却存在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治理主体行动逻辑的四维分析框架,试图统一两组对立的逻辑,创新并夯实治理的理论基础。同时,基于四维分析框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行动逻辑演变及趋向,明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行动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4+127 +127-12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论社会行动的规定 [J].
夏光 .
社会学研究, 1990, (06) :98-105
[12]  
使民主运转起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帕特南, 2014
[13]  
社会行动的结构[M]. 译林出版社 , (美) 帕森斯 (Parsons, 2012
[14]  
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er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 . Yingyi Qian,Barry R. Weingast. &nbsp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1997 (4)
[15]  
同意的计算[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詹姆斯·M.布坎南(JamesM.Buchanan),(美)戈登·塔洛克(GordonTullock)著, 2000
[16]   行政发包制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1-38
[17]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J].
周雪光 ;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69-93+243
[18]  
社会科学方法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德]韦伯(Weber·M·) 著, 1999
[19]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J].
周飞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100-115+205
[20]  
实践理性[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法) 布尔迪厄,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