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17
作者
全为民 [1 ]
赵云龙 [2 ]
朱江兴 [1 ]
施利燕 [1 ]
陈亚瞿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潮滩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量; 上海市;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上海市6个典型潮滩湿地(崇明东滩、崇明北滩、九段沙、青草沙、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的调查,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12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1.8%、22.3%和18.8%。6个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一致的规律,即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在生物量构成中,甲壳动物是最为重要的类群,其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51%97%之间,软体动物的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2%48%之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崇明东滩、九段沙和杭州湾北岸湿地中,软体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崇明北滩、青草沙和南汇边滩,甲壳动物却是优势类群。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调查资料相比,近20多年来上海市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优势类群由个体较小的软体动物转变为平均体重较大的甲壳动物,这主要与人类活动(过度采捕、环境污染和生物促淤等因素)的强度干扰有关,也反映上海市潮滩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5179 / 51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上海九段沙互花米草种群动态遥感研究 [J].
黄华梅 ;
张利权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75-82
[2]   河口地区牡蛎礁的生态功能及恢复措施 [J].
全为民 ;
沈新强 ;
罗民波 ;
陈亚瞿 .
生态学杂志, 2006, (10) :1234-1239
[3]   长江口湿地三个演替阶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J].
杨泽华 ;
童春富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6, (04) :411-418
[4]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J].
张玉平 ;
由文辉 ;
焦俊鹏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02) :169-172
[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J].
周晓 ;
王天厚 ;
葛振鸣 ;
施文彧 ;
周立晨 .
生物多样性, 2006, (02) :165-171
[6]   长江口崇明东滩底栖动物在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分布及季节性变化 [J].
方涛 ;
李道季 ;
李茂田 ;
邓爽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1) :24-26+48
[7]   长江口潮滩生态系统氮微循环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效应实验模拟 [J].
刘敏 ;
侯立军 ;
许世远 ;
余婕 ;
欧冬妮 ;
刘巧梅 .
生态学报, 2005, (05) :1132-1137
[8]   长江口底栖动物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刘红 .
生态学报, 2002, (12) :2054-2062
[9]   河口盐沼植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刘红 .
生态学报, 2002, (03) :326-333
[10]  
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徐宏发,赵云龙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