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从后思索”哲学方法论语境中的“历史思维”

被引:9
作者
王维平
韩璐
机构
[1]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历史思维; 从后思索; 实践性;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9.09.013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从后思索"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马克思超越以往历史观,完成哲学革命的基础方法。具体来看,"从后思索"法从三个方面推导出了历史哲学的"实践特质":其一,"从现在向过去"的时间逆向,确证了历史哲学的起点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其二,从"原因向过去"的逻辑逆向,拒斥了一切永恒不变的虚构本质和永恒在场的先验主义;其三,从"成熟向不成熟,充分向不充分"的发展逆向,以开放性的实践逻辑,使理论在不断"出场"的动态中保持生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西欧社会到东方社会: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的空间转向——兼论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J].
王丽丽 .
湖北社会科学, 2018, (05) :17-23
[2]   《资本论》与狄更斯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视界融合 [J].
王维平 ;
韩璐 .
甘肃社会科学, 2018, (01) :8-15
[3]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与“从后思索” [J].
何中华 .
山东社会科学, 2013, (07) :5-10
[4]   马克思把握历史过程的双向考察方法 [J].
刘忠世 .
齐鲁学刊, 2005, (06) :116-123
[5]  
美学与诗学.[M].伽达默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7]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M].(匈)卢卡奇(Luka'cs;Georg)著;白锡?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8]  
先验唯心论体系.[M].[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商务印书馆.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