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及贝类海产品风险评估附视频

被引:58
作者
梅玲玲
潘雪霞
朱敏
张俊彦
龚璞
潘军航
占利
机构
[1]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污染; 贝类海产品; 风险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在研究浙江省各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评估。方法对2 215件市售食品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并用API 20E鉴定条鉴定;用Risk Ranger软件进行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评估;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鲜(活)海水产品为43.06%、生/半生食海产品为32.52%、鲜活淡水产品为22.22%、生畜肉为13.52%、生禽肉为11.44%、散装熟肉制品为3.44%、中式凉拌菜为2.98%、生食蔬菜为2.10%、鲜奶蛋糕为2.08%。8月~10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4月~6月(P<0.01,χ2=46.445)。农贸市场采集的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市(P<0.01,χ2=10.252)。tdh毒力基因携带率为3.66%(3/82),trh基因全部阴性。生食或半生食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系数分别为50(生食)和48(半生食),每年因食用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人数为4.42×104人(生食)和2.21×104人(半生食),如果烹饪彻底,风险系数降可至零。结论浙江省各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问题突出,防止食品间交叉污染,不生食半生食海水产品,即食食品食用前加热处理是减少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00 / 704+717 +7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6-2008年深圳市水产品污染状况分析 [J].
王舟 ;
黄薇 ;
潘柳波 ;
谭唯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 22 (02) :165-167
[2]   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 [J].
刘秀梅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01) :3-9
[3]  
舟山群岛海产品和外环境副溶血性弧菌带菌调查及血清学分型[J]. 潘幸福.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 (05)
[4]  
A simple, spreadsheet-based,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tool[J] . Thomas Ross,John Sumn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2002 (1)
[5]  
A semi-quantitative sea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J] . John Sumner,Thomas Ro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