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模型、特征、问题及路径选择

被引:18
作者
许一飞
机构
[1]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科研处
关键词
政府回应; 网络民意; 政治沟通; 模型; 特征; 问题; 路径选择;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5.04.004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是一个政治沟通过程的两个方面。网络民意的急需在回应,政府回应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政治沟通的关键在信息,信息准确对称是政府回应的必备前提;网络民意的主体在公民,公民认同是政府回应的成功标志;网络民意的核心在利益,利益诉求是政府回应的切入端口;网络民意的媒介在网络,网络渠道是政治沟通的物质前提。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存在以下问题:回应力不足阻断沟通回路,信息不完备影响沟通实效,主体差异性导致目标错位,渠道不畅通造成沟通受阻。应对这些状况,就要做到:以满足利益诉求为重点,积极回应网络民意;以推进信息公开为突破,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以消除主体差异为契机,努力达成民意共识;以畅通沟通渠道为基础,保障民众的表达权。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网络民意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及应对 [J].
许一飞 .
求实, 2014, (04) :32-35
[2]   增强我国政府回应能力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对策 [J].
聂鑫 .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 (01) :110-113
[3]   论“回应”范式 [J].
戚攻 .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4) :115-121
[4]   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J].
俞可平 .
政治学研究, 1988, (03) :11-19
[5]  
基于web的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夏大文.贵州大学. 2009
[6]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浦劬主编, 2005
[7]  
公共部门管理[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格罗弗·斯塔林(GroverStarling)著, 2003
[8]  
文化帝国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汤林森(JohnTomlinson)著, 199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K·Marx),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