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共识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探寻

被引:6
作者
杨小微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文化共识; 学校文化建设;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12.08.002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作为华夏母亲河之一的长江,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不仅是哺育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也是滋养学校文化、培育一代新人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以学校变革实践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文化理解与建设的机制及其背后的方法论问题;继而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讨论了"长江文化共识"的内涵及其达成;最后从资源与精神、共性与个性、馈赠与回报多种视角,分析了学校文化与社会、社区文化的互动与共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 [J].
刘士林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8 (06) :81-84
[2]   理解当代学校文化生成的多重视角 [J].
杨小微 .
教育科学研究, 2009, (07) :5-10
[3]   长江文化的历史生成与中华民族精神 [J].
罗昌智 .
理论月刊, 2004, (08) :51-52
[4]   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反思 [J].
陆有铨 .
基础教育, 2011, 8 (03) :21-24
[5]   新论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J].
刘莉 .
基础教育, 2011, 8 (06) :80-85
[6]   长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研究与实践 [J].
许晓军 ;
黄树生 .
江苏教育研究, 2010, (36) :8-10
[7]   长江文化生态与民族精神形态 [J].
谢忠凤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6)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