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王兵 [1 ,2 ]
刘国彬 [2 ]
张光辉 [1 ,2 ]
杨艳芬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指数; 退耕还林(草)工程; 中尺度;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3.03.059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退耕还林(草)工程作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主要措施,对于加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有着巨大的作用。基于耕地压力指数,以陕西省延安中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评估了该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现了以粮食换生态的目的,使北部森林草原区耕地压力下降了75.5%,南部森林区则基本持平。2003年以来,由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粮食补贴政策的变化以及随着该工程的结束,复垦现象时有发生。2004—2009年北部森林草原区和南部森林区耕地压力较2003年分别增加了1.8~4.8倍和1.1~1.7倍。南部森林区2007年后耕地压力大于1,应引起重视。今后仍需保证粮食补贴的长期性与稳定性,确保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纸坊沟流域黄土丘陵区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 [J].
温仲明 ;
焦峰 ;
赫晓慧 ;
杨勤科 ;
刘宝元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8) :91-95
[12]   1991年—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动的原因分析和未来变动趋势预测 [J].
贺涛 ;
吴正武 .
中国粮食经济, 2004, (05) :30-31
[13]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J].
徐勇 ;
田均良 ;
刘普灵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3) :43-46
[14]   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 [J].
蔡运龙 ;
傅泽强 ;
戴尔阜 .
地理学报, 2002, (02) :127-134
[15]   坡耕地梯化—西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J].
唐华俊 ;
毕于运 ;
不详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00, (04) :19-24
[16]   结构调整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作用 [J].
钟甫宁 ;
朱晶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07)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