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演化特征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5
作者
曹代勇
张守仁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北京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 造山带; 造山作用; 极低级变质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介绍了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利用有机质演化特征研究造山带的有关问题 ,如重塑造山过程 ,造山带空间特征以及造山带变形标志等 ;认为造山带中的沉积有机质演化特征记录了温度、围压、应力和应变等地质环境方面的丰富信息 ,从而有可能成为重建造山过程 ,尤其是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的敏感地质温压计 .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现状 [J].
毕先梅 ;
索书田 ;
莫宣学 ;
张继军 .
地学前缘, 1998, (04) :121-125
[2]   确定含油气盆地古地温梯度的一种新方法——镜质组反射率梯度法 [J].
肖贤明 ;
刘祖发 ;
申家贵 ;
刘德汉 .
科学通报, 1998, (21) :2340-2343
[3]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构造格局 [J].
钟增球 ;
索书田 ;
游振东 .
地球科学, 1998, (03) :9-13
[4]   有机质热演化与极低级变质作用 [J].
李荣西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65-67
[5]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6]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J].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
地学前缘, 1995, (01) :43-50
[7]   煤中应变各向异性条纹的发现及意义 [J].
曹代勇,唐跃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4, (03) :14-16
[8]   煤光性组构的实验变形研究 [J].
周建勋 ;
邵震杰 ;
王桂梁 .
科学通报 , 1993, (02) :147-150
[9]   涟源煤田无烟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异性组构与有限应变分析 [J].
王文侠 .
煤炭学报, 1991, (02) :94-102
[10]   安徽淮北煤田推覆构造中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研究 [J].
曹代勇 .
地质论评, 1990, (04) :33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