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中学校的作为和贡献——以曹杨二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选科系统为例

被引:2
作者
易臻真 [1 ]
王洋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院
[2] 上海市曹杨二中
关键词
学校减负; 新高考; 选科咨询系统; 教育场域;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18.10.010
中图分类号
G63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在当代中国城市的教育体系中,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应对新高考改革的众多举措之一,其自主研发的选科咨询系统可谓是"学校减负"的成功尝试。从教育场域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该系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中各行动主体间互动的同时完成了空间的生产。作为教育场域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减负的长效保障机制亟待教育治理系统中多元主体的共同充分参与,形成合力确保系统的动态良性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59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教育场域 [J].
刘生全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1) :78-91
[2]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N].  &nbsp人民日报. 2013 (018)
[3]   多重制度逻辑下的课业负担问题治理 [J].
梁倩 ;
林克松 ;
朱德全 .
教育发展研究, 2013, 33 (06) :36-40
[4]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Pierre Bourdieu,Loic Wacquant. . 1992
[5]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Jürgen Habermas,Trans.by Thomas Burger. . 1991
[6]   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 [J].
马健生 ;
吴佳妮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2) :5-14
[7]  
实践与反思[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美)华康德(LoicWacquant)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