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锋面与暖区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被引:98
作者
赵玉春 [1 ]
李泽椿 [2 ]
肖子牛 [2 ]
机构
[1] 武汉暴雨研究所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华南梅雨锋; 暴雨; 对流不稳定; 高低空急流;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8.01.01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5年6月17~24日,华南地区发生了连续多日的暴雨天气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存在着南北两条雨带,北支雨带(福建中北部)由准静止的梅雨锋造成,南支雨带(广东中东部)发生在锋前暖区之中,这种连续多日共存的双雨带现象引起了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探究锋面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性质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经纬度再分析资料以及华南地区加密观测的逐小时地面降水等资料,以此次连续多日维持的双雨带降水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锋面附近与锋前暖湿区内暴雨系统的主要物理差异。结果发现:梅雨锋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不仅在中尺度雨团活动、系统动力结构、大气不稳定机制和大气加热结构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在水汽输送、中尺度环境以及与暴雨有关的垂直环流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点,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锋前暖区暴雨难以模拟和预报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J].
陈长胜 ;
林开平 ;
王盘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6) :721-727
[2]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J].
蒙伟光 ;
王安宇 ;
李江南 ;
冯瑞权 ;
侯尔滨 .
大气科学, 2004, (03) :330-341
[3]   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 [J].
赵平 ;
孙健 ;
周秀骥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6) :623-627
[4]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Ⅱ.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5) :633-646
[5]   卫星遥感地表植被及其在华南暴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试验 [J].
王鹏云 ;
肖乾广 ;
林永辉 ;
肖岚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03) :287-296+386
[6]   GPS资料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J].
杨红梅 ;
徐宝祥 ;
周秀骥 ;
不详 .
气象科技 , 2000, (04) :32-34+37
[7]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J].
史学丽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0, (06) :666-678
[8]   1996年初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分析 [J].
王建捷 ;
郭肖容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03) :2-8+11-13
[9]  
赵思雄等著.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机理的分析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10]  
陆汉城,杨国祥编著,陆汉城主编.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