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69
作者
王冀 [1 ]
蒋大凯 [2 ]
张英娟 [1 ]
机构
[1] 北京市气候中心
[2] 辽宁省气象局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极端气候; 时空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华北地区84个气象台站近50a(1961-2009年)资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数定义法计算华北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并对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极端气温(最高、最低)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且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高于极端高温。1986年之后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相对较高,冷夜指数的减少趋势明显减弱,暖夜指数上升趋势增强(P<0.05)。空间分布上,极端暖事件(年极端最高气温、暖日指数)变化趋势的大值区位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大部,极端冷事件(年极端最低气温、冷夜指数)上升趋势最显著的为京津冀及山西东北部(P<0.05)。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量、降水次数和降水强度均呈下降趋势。1986年之后极端降水次数、极端降水强度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冬季暴雪量、降雪次数和降雪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极端降水量变化速率各地不同,其中华北南部(河北、山西等地)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京津地区存在极端降水减少的大值中心。极端降水次数由东向西呈逐渐增加趋势,山西中部上升趋势最显著,日最大降水量上升的高值中心位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而下降的高值中心位于河北南部。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J].
刘雅星 ;
范广洲 ;
董一平 ;
周定文 ;
赖欣 ;
郁珍艳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5 (03) :286-292
[2]   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观测研究 [J].
翟盘茂 ;
王萃萃 ;
李威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3) :144-148
[3]   华北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特征的分析 [J].
卫捷 ;
孙建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453-463
[4]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J].
林而达 ;
许吟隆 ;
蒋金荷 ;
李玉娥 ;
杨修 ;
张建云 ;
李从先 ;
吴绍洪 ;
赵宗群 ;
吴建国 ;
居辉 ;
严昌荣 ;
王守荣 ;
刘允芬 ;
杜碧兰 ;
赵成义 ;
秦保芳 ;
刘春蓁 ;
黄朝迎 ;
张小全 ;
马世铭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2) :51-56
[5]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 [J].
张尚印 ;
宋艳玲 ;
张德宽 ;
王守荣 .
地理学报, 2004, (03) :383-390
[6]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 [J].
龚道溢 ;
韩晖 .
地理学报, 2004, (02) :230-238
[7]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2008夏季奥运会 [J].
王迎春 ;
葛国庆 ;
陶祖钰 .
气象, 2003, (09) :23-27+33
[8]   SOS华北干旱! [J].
黄荣辉 .
科学中国人, 2001, (08) :4-6
[9]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 [J].
谢庄 ;
崔继良 ;
刘海涛 ;
赵思雄 ;
孙建华 ;
陈红 ;
曾庆存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4) :323-333
[10]   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J].
谢庄,曹鸿兴 .
气象学报, 1996, (04) :5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