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12
作者:
宋剑英
[1
]
王建龙
[1
,2
]
赵梦圆
[3
]
宫永伟
[1
]
李俊奇
[1
,2
]
机构:
[1]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促渗保泉;
海绵城市;
Infoworks ICM;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地下水超采;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D O I:
10.13928/j.cnki.wrahe.2019.05.003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标,通过对历史降雨资料和泉水水位数据分析,选择1985年作为泉水喷涌的典型年,采用变参系数法计算得出了典型年的地下水补给量为964.2万m3,2015年作为水平年,其地下水补给量为698.8万m3,因此,确定地下水补给目标增量为265.43万m3/年。根据上述目标,并结合试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下垫面组成现状,提出了基于"源头—中途—末端"全流程管控的促渗保泉建设方案,借助于Infoworks ICM模型对试点区域进行集水区划分和子流域概化,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对促渗保泉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连续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试点区域多年平均入渗量为1 479.4万m3,大于964.2万m3的保泉目标,试点区采用的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基本可以满足促渗保泉的目标要求。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对促渗保泉、涵养地下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