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变化
被引:1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龚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胡庭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天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天然林;
坡耕地;
巨桉林;
土壤抗蚀性;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1.03.003
中图分类号:
S714.5 [森林土壤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降低,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相反,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及坡耕地<Ⅱ1<Ⅱ2<Ⅱ3变化规律。说明天然林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会有所降低,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抗蚀性有上升趋势,而坡耕地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01) : 56 - 6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龚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胡庭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王景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不同植被覆盖对养分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分布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6) : 112 - 117+12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谢德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3] 耕作和施肥扰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 2354 - 2359李江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湖南武水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结构分形特征研究[J]. 土壤通报, 2009, 40 (05) : 993 - 99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J]. 草业学报, 2009, 18 (04) : 81 - 8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杨万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吴福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抗蚀性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3) : 159 - 164韩鲁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郝乾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焦菊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7] 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02) : 393 - 39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黄新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王克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段昌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8]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06) : 45 - 48董慧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贤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水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6) : 1 - 11+197+203刘宝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廖声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10]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 63 - 66史晓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