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O源地与机制的若干争论

被引:13
作者
谷德军
王东晓
李春晖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东广州
[4] 广东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机制; 大气变化; 太平洋海盆尺度;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3.s1.015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综述了PDO机制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关于PDO是热带和南半球起源的观点,强调PDO是一种太平洋海盆尺度的现象。讨论了SST异常的维持机制、大气在PDO机制中的作用及不同相位中大气的变化特征。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考虑北太平洋PDO信号是没有构成回路的,实际上北太平洋的PDO冷、暖期的交替可能是对南太平洋闭合回路的一种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Relative importance of wind and buoyancy forcing for interdecadal regime shifts in the Pacific Ocean[J]. 王东晓,王佳,吴立新,刘征宇.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05)
[2]   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研究进展 [J].
王东晓 ;
谢强 ;
刘赟 ;
刘钦燕 ;
杜岩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1) :76-83
[3]   中纬度北太平洋依赖于ENSO事件及独立于ENSO事件的变率特征:观测事实与海气耦合模式模拟(英文) [J].
周天军 ;
宇如聪 ;
李肇新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2, (06) :1127-1147
[4]   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研究的若干进展 [J].
李泓 ;
李丽平 ;
王盘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4) :591-598
[5]   国际上年代际到世纪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研究 [J].
咸鹏 ;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3) :337-353
[6]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 [J].
李峰 ;
何金海 .
热带气象学报, 2000, (03) :260-271
[7]   印度洋-太平洋海温的年际、年代际异常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J].
徐建军 ;
王东晓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3) :34-43
[8]   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的信号通道 [J].
王东晓 ;
刘征宇 .
科学通报, 2000, (08) :808-815
[9]  
The quasi—decadal oscillation of air—sea 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J] . Li Chongyi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98 (1)
[10]  
Stochastic climate models.Part Ⅱ.Application to SST anomalies and thermocline variability .2 Frankignoul,C,K.Hasselmann. Tellus .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