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鹏湾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被引:16
作者
郑磊
齐雨藻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
关键词
甲藻; 孢囊; 赤潮生物; 大鹏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甲藻及其它赤潮生物孢囊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其分布特征是赤潮发生预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南海大鹏湾赤潮发生密集海区底泥进行了采集分析。在调查的12个站位中,共发现甲藻抱囊29种,针抱藻抱囊1种,其中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为最优势种,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褐色原多甲藻(ProtoPerdiniumavellan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为优势种。抱囊的水平分布以水深最深的S2和水流最缓的S4两站位抱囊的种类、数量最为丰富,且两站位的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站位。对抱囊的垂直分布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生活抱囊集中于NP和活性磷酸盐丰富的0-5cm底泥中,5cm以下抱囊数量骤减。根据样品中各类抱囊的比例与分布特征,对大鹏湾水域抱囊形成、沉降、水底运动和分布机制进行了推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95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沉积物中营养盐对大鹏湾赤潮影响的初步探讨 [J].
杨炼锋 ;
李锦蓉 ;
余汉生 .
海洋与湖沼, 1995, (S1) :83-87
[2]   赤潮甲藻孢囊研究综述 [J].
郑磊,齐雨藻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5, (01) :137-149
[3]   大鹏湾有毒赤潮生物孢囊研究 [J].
郑磊,齐雨藻,骆育敏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5, (01) :121-126
[4]   南海大鹏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J].
齐雨藻,吕颂辉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5, (01) :111-117
[5]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J].
齐雨藻 ;
洪英 ;
吕颂辉 ;
楚建华 ;
张家平 ;
朱从举 ;
李雅琴 ;
梁松 ;
李锦荣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