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琉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被引:9
作者
罗欢欣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关键词
琉球; 冲绳; 主权; 法律地位; 战后领土安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琉球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藩属国,1879年"琉球处分"的效力之争是琉球地位成为问题的最早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琉球作为"敌国领土"从日本剥离,进一步被《旧金山和约》规定为"潜在的托管领土",其法律地位并未确定。之后,因为美国依据《琉球与大东群岛协定》对日本进行"施政权让与"的无效性,日本目前对琉球的管理亦缺乏合法依据,不能据此对琉球拥有主权。鉴于琉球在国际法上存在领土地位不确定的问题,其地位的最终处理,有必要按照国际法回归《联合国宪章》框架下的多边处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8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92 条
[1]  
国际条约法[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万鄂湘等著, 1998
[2]  
钓鱼岛[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日)井上清著, 1997
[3]  
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于群著, 1996
[4]   琉球谜案 [J].
徐勇 .
世界知识, 2005, (15) :62-63
[5]  
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刘少东, 2011
[6]  
冲绳现代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日) 新崎盛晖, 2010
[7]   现代日本与冲绳 [J].
新崎盛晖 ;
孙军悦 .
开放时代, 2009, (03) :24-51
[9]  
日本国窃土源流 钓鱼列屿主权辨[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鞠德源著, 2001
[10]   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纷争 [J].
管建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2) :123-13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