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2012年“海葵”台风影响江苏的两段大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19
作者:
潘婧茹
[1
]
张雪蓉
[1
,2
]
马明明
[1
]
濮梅娟
[1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江苏省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台风倒槽;
低空急流;
冷空气入侵;
垂直螺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8月8—10日"海葵"台风影响江苏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大暴雨过程有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结果表明:两段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不同、热力机制不同导致大暴雨落区、强度的不同。第一段是出现在江苏的沿江和苏南地区的台风本体大暴雨。随着海葵台风在浙江登陆,台风东北象限东南低空急流携带强劲的海上暖湿气流伸至江苏南部,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积聚了大量不稳定能量。第二段大暴雨为发生在江苏北部的台风倒槽大暴雨。"海葵"台风减弱向西北移动进入安徽东南部,西南季风的加强和台风倒槽东侧低空东南急流的汇合为强降水提供丰富的水汽,而台风倒槽东侧低空急流携带的暖湿气流与高空槽后冷空气叠加,冷暖空气交汇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了大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增幅。整段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第二段比第一段降水区域小、持续时间短,但大暴雨中心过程雨量和降水强度更大。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和强垂直螺旋度柱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抬升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1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