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性退化研究进展

被引:5
作者
张绍芬
王小星
赵亚利
刘天学
王群
李潮海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种性退化;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8.05.017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种性退化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导致种性向低劣方向演化的自然规律。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种性退化的现象、发生原因及延缓玉米种性退化的方法,提出了玉米品种退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玉米种性退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杂保纯措施 [J].
张乃雄 .
种子科技, 2006, (06) :50-51
[2]   玉米自交系3081在繁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李文霞 ;
徐东 ;
马占山 ;
张青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04) :64-64
[3]   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杂保纯 [J].
马建华 ;
李天亮 .
种子科技, 2006, (03) :55-56
[4]   玉米亲本自交系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 [J].
伊玉兵 .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5, (08) :10-11
[5]   玉米自交系K12原种的保纯与创新 [J].
李发民 ;
毛建昌 ;
杨金慧 ;
李向拓 .
中国种业, 2005, (06) :41-42
[6]   玉米子粒灌浆及种子萌发特性的粒位效应研究 [J].
李玉玲 ;
台国琴 .
玉米科学, 2005, (01) :60-63
[7]   玉米种子分级精选效果初探 [J].
齐文超 ;
张念辉 ;
董根忠 ;
刘汝振 ;
袁宝玉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 (01) :57-59
[8]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研究 [J].
侯爱民 ;
孟长先 ;
杨先文 ;
王新勤 .
玉米科学, 2003, (02) :62-65
[9]   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遗传势及其对繁制种产量的影响 [J].
孙祎振 ;
刘玉芬 .
种子科技, 2003, (03) :34-35
[10]   物种种性漂移研究 [J].
王夫玉 .
甘肃科学学报, 2002, (03) :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