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螺虫乙酯对桃蚜的毒力及持效期
被引:15
作者:
姜春燕
[1
,2
]
宫亚军
[1
]
石宝才
[1
]
王泽华
[1
]
康总江
[1
]
顾耘
[2
]
朱亮
[1
]
魏书军
[1
]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2]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螺虫乙酯;
桃蚜;
生物测定;
微虫笼法;
持效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目的】明确新型内吸型杀虫剂螺虫乙酯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毒力及持效期。【方法】利用3种生物测定方法开展螺虫乙酯对桃蚜的室内生物测定,用定量数据概率和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螺虫乙酯对桃蚜的毒力,并利用微虫笼法对螺虫乙酯的持效期进行研究。【结果】玻璃板法、微虫笼法和圆片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微虫笼法进行生物测定时植物叶片的保持时间较长,测定结果更加可靠。3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得的桃蚜若蚜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到120 h达稳定。利用定量数据概率的方法分析表明,玻璃板法、微虫笼法和圆片法测定的螺虫乙酯对桃蚜若蚜的LC50分别为0.0886、0.1258和0.8459 mg.kg-1,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表明,在1.5625 mg.kg-1下的LT50分别为2.5、2.9和3.5 d,LT50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而递减。螺虫乙酯具有较长的持效期,防治效果在施药7 d后开始下降,死亡率由100%降低至20%以下。【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用微虫笼进行螺虫乙酯生物测定的方法,可为长持效期药剂的生物测定提供参考;目前田间桃蚜种群对螺虫乙酯仍处于非常敏感的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745 / 755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