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不同桃蚜种群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49
作者
宫亚军
王泽华
石宝才
康总江
朱亮
郭晓军
刘建华
魏书军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桃蚜; 抗药性; 生物测定; 酶活力; 击倒抗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蔬菜主要害虫桃蚜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北京地区6个田间种群和1个室内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用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检测击倒抗性水平,并检测桃蚜体内2种抗性相关酶的活力。【结果】结果表明通州、顺义、大兴、海淀、延庆和门头沟6个田间种群和1个敏感种群桃蚜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除延庆和门头沟外,抗性纯合子比例均在90%以上。门头沟、通州和延庆种群的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抗性倍数分别在2.05—4.24和32.03—41.27倍之间。除大兴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分别为3.45和2.82),海淀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外(抗性倍数为2.66),其它种群桃蚜对这2种药剂仍处于较敏感状态(抗性倍数在0.19—1.44)。羧酸酯酶活力与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抗性倍数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与此2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成负相关性。【结论】北京地区不同种群的桃蚜几乎对5种常用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中应当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避免使用毒死蜱,部分地区可以交替使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虫啉。
引用
收藏
页码:4385 / 43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桃蚜种群寄主遗传分化 [J].
韩明花 ;
王永模 ;
王哲 ;
沈佐锐 .
昆虫知识, 2009, 46 (02) :244-249
[2]   乙酰胆碱酯酶性质改变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J].
刘芳 ;
孙作洋 ;
赵士熙 ;
吴刚 .
华东昆虫学报, 2006, (03) :187-191
[3]   云南主要烟区烟蚜种群解毒酶活力比较 [J].
宋春满 ;
邓建华 ;
吴兴富 ;
雷朝亮 .
昆虫天敌, 2006, (02) :55-61
[4]   我国西南烟区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抗药性水平 [J].
顾春波 ;
王刚 ;
王开运 ;
马惠 ;
郭庆龙 .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01) :77-80
[5]   昆虫钠通道的结构和与击倒抗性有关的基因突变 [J].
唐振华 ;
袁建忠 ;
庄佩君 ;
陶黎明 .
昆虫学报, 2004, (06) :830-836
[6]   桃蚜可高效率地传播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新疆株 [J].
赵荣乐 ;
郑光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382-385
[7]   几种新型杀虫剂防治烟蚜效果比较 [J].
刘爱芝 ;
李素娟 ;
武予清 ;
李世功 .
植物保护, 2000, (04) :50-50
[8]   5种杀虫剂防治烟蚜田间药效试验 [J].
高家合 ;
李天飞 ;
邓建华 ;
吴兴富 ;
杨彩香 .
农药, 1999, (02) :40-40
[9]   桃蚜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吴金泉 .
中国农学通报, 1993, (02) :20-22
[10]   桃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抗性机制研究 [J].
高希武 ;
郑炳宗 ;
曹本钧 .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04) :3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