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渔场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生产量

被引:8
作者
卢振彬
机构
[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
关键词
鱼类资源生产量; 生态类群; 闽东渔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2.4 [鱼类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803 ;
摘要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0.34×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3.22×104t和11.17×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合计为15.50×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1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也于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削减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实行捕捞力量和渔获量“负增长”,待到渔获量下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水平时,才恢复实施“零增长”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资源生产量 [J].
卢振彬 ;
戴泉水 ;
肖方森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1) :60-66
[2]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生产力和最大持续产量 [J].
卢振彬 ;
戴泉水 ;
颜尤明 .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01) :28-32
[3]   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结构及其主要种群生态的变化 [J].
卢振彬 ;
戴泉水 ;
朱进福 ;
颜尤明 .
福建水产, 1999, (03) :1-7
[4]   福建近海20种鱼类生态学的研究 [J].
卢振彬 ;
戴泉水 ;
颜尤明 .
福建水产, 1999, (02) :20-27
[5]   福建近海主要底层经济鱼类的种群动态 [J].
卢振彬 ;
戴泉水 ;
颜尤明 .
台湾海峡, 1999, (01) :100-105
[6]   论东海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J].
丘书院 .
海洋渔业, 1997, (02) :49-51
[7]   渤、黄、东海初级生产力和潜在渔业生产量的评估 [J].
宁修仁,刘子琳,史君贤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3) :72-84
[8]   东山湾鱼类食物网研究 [J].
张雅芝 ;
李福振 ;
刘向阳 ;
蓝晞文 ;
陈锦坤 .
台湾海峡, 1994, (01) :52-61
[9]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食物网研究 [J].
张其永 ;
林秋眠 ;
林尤通 ;
张月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2) :27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