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王著敏 [1 ]
王峰 [2 ]
孙学平 [1 ]
王玉玲 [1 ]
机构
[1]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2] 河南省中医院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 血液流变学; 凝血;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5170190
中图分类号
R285.6 [中药临床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晌。方法: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0.4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于治疗前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Bartbel指数量表(MBI),检测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聚集率(PAR)及D-二聚体]及疗效指标(梗死灶体积,MESSS评分及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HCT,Fib及ESR),凝血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HCT,Fib及ESR)及疗效指标(梗死灶体积,MESSS评分及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流变学、凝血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消栓肠溶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改善血流变学和抗凝血功能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J].
陈可冀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11) :10-12
[22]   基因芯片分析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J].
李铁军 ;
邱彦 ;
芮耀诚 ;
李廷昭 ;
张卫东 .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06) :70-74
[25]  
不同孕期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 索翠萍,万芙荣.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