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共危机与社会认同

被引:36
作者
胡百精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对话; 话语权; 信任; 合法性;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6.04.00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互联网重构了公共危机中的信息传播秩序和权力关系,实现了话语权再分配,从而在微观上加剧了具体危机事件的复杂性,在宏观上加剧了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在公共危机情境下,互联网通过话语权再分配促进了多元意见竞争,消解了传统的意见表达机制、社会信任机制、决策与权力运行的合法性机制。同时,互联网亦开辟了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社会行动空间,公众在此空间内由围观者、表达者"升级"为积极的行动者,由信息共同体"升级"为复杂的关系共同体和潜在的行动共同体。社会多元主体间的对话应当成为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观念和路径:再造话语秩序,重构信任与合法性机制,形塑多元主义时代的认同与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风险社会、对话主义与重建现代性:“非典”以来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语境与路径 [J].
胡百精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05) :6-15
[2]   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政府执行力与舆论话语权——以湖南永州唐慧事件为例 [J].
汝绪华 ;
汪怀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32-138
[3]   微博视阈下意见领袖概念的变迁 [J].
庄园 ;
麻皓博 .
新闻传播, 2013, (01) :134-135
[4]   社会化媒体崛起背景下政府角色的转型及行动逻辑 [J].
喻国明 .
新闻记者, 2012, (04) :3-8
[5]   双重话语空间: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中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研究 [J].
何舟 ;
陈先红 .
国际新闻界, 2010, 32 (08) :21-27
[6]   风险社会及其有效治理的战略 [J].
张成福 ;
谢一帆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9, (05) :25-32
[7]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1) :44-55
[8]  
莫伟民讲福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莫伟民著, 2005
[9]  
超越左与右[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2000
[10]  
Communicating throughout Katrina: Competing and Complementary Conceptual Lenses on Crisis Communication[J] . James L.Garnett,AlexanderKouzmi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