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演化探讨

被引:19
作者
楼法生
黄志忠
宋志瑞
吴新华
机构
[1]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2]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南昌向塘
[3] 南昌向塘
关键词
华南中部; 中—新元古代; 造山带; 多岛洋; 大地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可以划分为5个地质构造单元:乐平—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海相—滨海相沉积—火山沉积建造、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火山—火山碎屑岩系、东乡—龙游混杂岩亚带。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形成大地构造环境分析,认为它们分别形成于火山弧—弧后盆地、弧间盆地、大洋岛弧、洋中脊、火山岛弧、弧前盆地等大地构造环境;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属陆—弧—弧—陆碰撞造山带,发育在汇聚型板块边缘地带,古洋盆为一个多岛洋体系。中元古代末期(约1024Ma)古华南多岛洋开始关闭,大约在850Ma左右,整个古华南多岛洋最终关闭。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北武夷地区前寒武系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J].
吴新华 ;
楼法生 ;
黄志忠 ;
吴明仁 ;
罗小洪 ;
谢清辉 .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 (04) :278-283
[2]   赣东北张村岩群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 [J].
谢清辉 ;
楼法生 ;
黄志忠 ;
吴新华 ;
罗小洪 ;
吴明仁 .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 (01) :50-54
[3]   江西周潭群同位素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余达淦 ;
艾桂根 ;
黄国夫 ;
刘平辉 .
地球学报, 1999, (02) :83-88
[4]   赣中碰撞混杂岩带 [J].
曾勇 ;
杨明桂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1) :18-23
[5]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J].
郭令智,卢华复,施央申,马瑞士,孙岩,舒良树,贾东,张庆龙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13
[6]  
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元素和Sm-Nd同位素制约[J]. 赵建新,李献华,周国庆,邢凤鸣.地球化学. 1995(04)
[7]   赣东北蛇绿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献华,周国庆,赵建新 .
地球化学, 1994, (02)
[8]   江南元古宙碰撞造山带的两个40Ar/39Ar年龄值 [J].
胡世玲 ;
邹海波 ;
周新民 .
科学通报, 1992, (03) :286-286
[9]   论中国南部的大地构造 [J].
任纪舜 .
地质学报, 1990, (04) :275-288
[10]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J].
徐备 .
地质学报, 1990, (01) :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