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2006年8月海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8
作者:
何群英
[1
]
陈涛
[2
]
机构:
[1] 天津市气象台
[2] 国家气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流场;
螺旋度;
湿位涡;
稳定度;
水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当前气候日趋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为了认识暴雨的形成机理,提高海河流域暴雨的预报能力,利用NCEP 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以及FY-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8月25—26日海河流域的暴雨过程,尤其是河北东部的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产生在前期大气对流不稳定区域里,25日20时到26日02时6小时雨量超过20mm的站点基本分布在对流层中低层湿位涡的负值区内,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大量的不稳定能量、热量以及动量,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流域东部的大暴雨区处在正螺旋度大值中心以西地区,暴雨区上空有较强的旋转上升气流;暴雨期间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层辐散强于中低层辐合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加强低层辐合和对流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流层中高层的水汽对强降水云团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