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3
作者
白灵海
贾宏炎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石漠化; 综合治理; 生态恢复;
D O I
10.16270/j.cnki.slgc.2009.05.002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凌云和都安岩溶地区几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试验研究一是林草模式,采用任豆加桂牧1号的混交方式,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7 m、胸径为2.10 cm。牧草种植当年即可采收,每年可采收5次,年平均产量150 t/hm2,产值达1.5万元/hm2。二是林果模式,采用任豆加山葡萄、肥牛树加澳洲坚果、香椿加大果枇杷的套种方式,任豆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4 m、胸径为2.14 cm。种植的山葡萄2005年初已开花并少量挂果,到第五年可进入丰产期。三是林竹模式,采用柚木加吊丝竹的套种方式,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7 m、胸径为1.52 m,柚木林下套种的吊丝竹5 a达到丰产期。四是林药模式,采用香椿加金银花的套种方式,香椿混交示范林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2 m、胸径为1.36 m。3 a生单株鲜花产量可达0.5 kg,产值30元,亩产值达1 200元。四种综合治理模式均取得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31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中国岩溶山地石漠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贺庆棠
    陆佩玲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1) : 117 - 120
  • [2] 封山育林类型模式研究
    李保忠
    梁春海
    [J]. 河北林业科技, 2005, (02) : 19 - 20
  • [3]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王世杰
    李阳兵
    李瑞玲
    [J].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 657 - 666
  • [4]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唐秀玲
    何新华
    彭宏祥
    陈成斌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 (03) : 154 - 156
  • [5] 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袁春
    周常萍
    童立强
    潘小菲
    [J]. 现代地质, 2003, (02) : 181 - 185
  • [6]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封山育林效果初探
    李品荣
    常恩福
    陈强
    周洪昌
    王锡全
    刘永国
    李玉文
    李红兵
    徐珑峰
    [J]. 云南林业科技, 2001, (04) : 13 - 17
  • [7] 粤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
    敖惠修,何道泉
    [J]. 广东林业科技, 1994, (01) : 16 - 19
  • [8] 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M]. - 贵州科技出版社 , 朱守谦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