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11
作者
刘冬梅
张龙军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有机碳; 时空分布; 人类干扰; 黄河;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10.12.015
中图分类号
X142 [环境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通过2003—2009年多个航次对黄河干流DOC(溶解有机碳)和POC(颗粒有机碳))及相关参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SS(颗粒悬浮物)为91.42~8188 mg/L,POC为0.65~24.20 mg/L,POC%(POC/TSS×100%)为0.44%2.21%,DOC为1.57~4.77 mg/L,有机碳沿程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花园口水文年调查中有机碳含量与流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POC主要受冲刷影响,而DOC在不同季节分别体现出冲刷、稀释或浓缩效应。修建水库和调水调沙这2个显著的人为干扰活动对黄河有机碳的性质及输运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库区自生源对有机碳的贡献明显大于干流,DOC/POC为6.64~12.00,DOC是有机碳的主要形式,同时水库截流,颗粒物沉降降低了颗粒有机碳的输运量,而调水调沙却加强了有机碳的输运,该时期DOC/POC为0.01~0.47,POC是有机碳输运的主导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秋季黄河pCO控制因素及水-气界面通量 [J].
张龙军 ;
徐雪梅 ;
温志超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2) :227-235
[2]  
黄河不同粒径悬浮物中POC含量及输运特征研究[J]. 张龙军,徐雪梅,何会军.环境科学. 2009(02)
[3]   黄河口有机碳的时空输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龙军 ;
张向上 ;
王晓亮 ;
刘立芳 .
水科学进展, 2007, (05) :674-682
[4]   黄河利津水文站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J].
刘立芳 ;
张龙军 ;
张向上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S1) :126-130
[6]   黄河水质地球化学 [J].
陈静生 ;
王飞越 ;
何大伟 .
地学前缘, 2006, (01) :58-73
[7]   黄河流域水污染分析与水环境保护措施 [J].
蒋廉洁 .
水资源保护, 2006, (01) :64-67
[8]   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影响和评价 [J].
王开荣 .
泥沙研究, 2005, (06) :31-35
[9]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J].
曾永年 ;
冯兆东 ;
曹广超 ;
薛亮 .
地理学报, 2004, (04) :497-504
[10]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J].
徐香兰 ;
张科利 ;
徐宪立 ;
彭文英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3)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