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黄河的输沙量:过去、现在和将来——距今15万年以来的黄河泥沙收支表
被引:5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黄河;
输沙量;
黄土高原;
15万年黄河泥沙收支表;
海洋中黄河泥沙的输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2.5 [泥沙观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黄河于150 ka BP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黄河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植被的变化对黄河输沙有决定性的影响。15万年以来,黄河进入华北平原的泥沙约70 000×108t,其中10 ka BP以前占80%。10 ka BP以后的输沙量中,最后1040年黄土高原滥垦时期占60%。黄河泥沙的归宿,建造华北大平原占73%,流入海洋占26%。现在,黄河每年流入北黄海的泥沙不足0.2×108t,其输运主要受海洋环流系统的影响。现在黄海每年向东海输运悬浮沉积物0.2×108~0.3×108t,主要为废黄河三角洲及水下三角洲受侵蚀再悬浮的黄河泥沙。1996—2000年黄河下游连年断流,利津站的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只有1950—1979年30年平均的19%左右。今后20~30年内,由于气候变暖、工业、城市等引黄水量增加,黄河的入海泥沙量仍将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6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冰消期海侵进程中南黄海潮流沙脊的演化模式
[J].
杨子赓
;
王圣洁
;
张光威
;
李绍全
;
刘健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3)
:1-10

杨子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王圣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张光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李绍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刘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3]
三门古湖沉积记录的环境变迁与黄河贯通东流研究
[J].
王苏民
;
吴锡浩
;
张振克
;
蒋复初
;
薛 滨
;
童国榜
;
田国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60-768

王苏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吴锡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张振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蒋复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薛 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童国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田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
[4]
黄河中游地区末次冰消期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气候背景
[J].
夏正楷
;
陈戈
;
郑公望
;
陈福友
;
韩军青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4)
:1204-1208

夏正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陈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郑公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陈福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韩军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5]
全新世沙漠-黄土边界带空间格局的重建
[J].
靳鹤龄
;
董光荣
;
苏志珠
;
孙良英
.
科学通报,
2001, (07)
:538-543

靳鹤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兰州

董光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兰州

苏志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兰州

孙良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兰州
[6]
抢救“土壤水库”实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
[J].
朱显谟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1, (01)
:26-31

朱显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7]
开发西部切入点的研究──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切入点为例
[J].
唐克丽
.
第四纪研究,
2000, (06)
:504-513

唐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陵
[8]
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净输运趋势
[J].
程鹏
;
高抒
.
海洋与湖沼,
2000, (06)
:604-61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改善生态与富民增收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中心
[J].
李锐
;
刘国彬
;
穆兴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 (03)
:193-196

李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

刘国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

穆兴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杨陵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
[10]
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的新构造背景
[J].
王强
;
田国强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4)
:43-50

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田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