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巴中西部新城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223
作者
许峰 [1 ]
尹海伟 [2 ]
孔繁花 [1 ]
徐建刚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景观连通性; 最小路径方法; 生态网络; 巴中西部新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前快速城市化导致了生境斑块的日益破碎化,景观之间的连通性不断降低。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增加绿地景观的连通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度景观破碎化的四川省巴中西部新城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提取出对研究区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核心区和桥接区两类景观要素,并选用整体连通性(IIC)、可能连通性(PC)和斑块重要性(d I)等景观指数,分别对核心区和桥接区进行景观连接度评价,遴选出对维持景观连通性贡献最大的10个核心区生境斑块作为生态网络的源地,并根据斑块对维持景观连通的重要性程度将其他核心区和桥接区进行类型划分,以此作为景观阻力的赋值依据,融入消费面模型中,最后采用最小路径方法构建了研究区潜在的生态网络,并基于重力模型对重要生态廊道进行了识别与提取,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网络优化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MSPA方法能够科学的辨识出研究区内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性要素,例如作为物种栖息地的核心区和物种迁移通道的桥接区,这些要素是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连通性的计算,明确了研究区景观要素的保护重点,为最小路径方法中的景观阻力赋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生态网络分析框架综合了现有景观结构性要素识别、连通性分析以及物种潜在迁移路径分析等方法,将景观中潜在的生态源地和结构性廊道的连通性作为构建生态网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从而使得生态网络的构建更科学。研究结果可为高度破碎化地区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参考与依据,对其他地区生态网络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425 / 64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J].
王思易 ;
欧名豪 .
生态学报, 2013, 33 (14) :4425-4435
[2]   深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源地综合识别 [J].
吴健生 ;
张理卿 ;
彭建 ;
冯喆 ;
刘洪萌 ;
赫胜彬 .
生态学报, 2013, 33 (13) :4125-4133
[3]   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方法——以常州市为例 [J].
侍昊 ;
鲜明睿 ;
徐雁南 ;
薛建辉 ;
刘海娟 .
林业科学, 2013, 49 (05) :92-100
[4]   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深圳市为例 [J].
邱瑶 ;
常青 ;
王静 .
中国园林, 2013, 29 (05) :104-108
[5]   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研究述评 [J].
裴丹 .
城市规划, 2012, 36 (05) :84-90
[6]   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 [J].
仇江啸 ;
王效科 ;
逯非 ;
欧阳志云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12, 32 (09) :2659-2669
[7]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香格里拉县生态用地规划 [J].
李晖 ;
易娜 ;
姚文璟 ;
王思琪 ;
李志英 ;
杨树华 .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5928-5936
[8]   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J].
尹海伟 ;
孔繁花 ;
祈毅 ;
王红扬 ;
周艳妮 ;
秦正茂 .
生态学报, 2011, 31 (10) :2863-2874
[9]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J].
王亚明 ;
薛亚东 ;
夏友福 .
林业调查规划, 2011, 36 (02) :34-37
[10]  
沈阳城市森林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选择[J]. 刘常富,周彬,何兴元,陈玮.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