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方法——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侍昊 [1 ,2 ]
鲜明睿 [2 ]
徐雁南 [2 ]
薛建辉 [1 ,2 ]
刘海娟 [2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决策树分类; 连通指数优选; 成本表面改进; 多尺度; 潜在绿色廊道; 常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31 [大地园林];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706 ;
摘要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斑块连通性分析和耗费距离模拟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体系。首先采用最优指数(OIF)和决策树(QUEST算法)获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布局,分析绿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然后利用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确定不同连通指数对连通阈值的敏感程度,优选最稳定的连通指数划分绿地斑块的重要性等级,将具有较高重要性值的斑块作为绿地"源"和"目标";最后选用频率比方法改进耗费距离模型的成本表面,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情景模拟城市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布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指数结合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总精度为90.35%,Kappa系数为0.86,提取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22.88%,大面积绿地斑块主要分布在滆湖的西部和太湖的北部;整体连通指数(IIC)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200~2400m的距离范围内,其dIIC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变化值最低(0.21);在600m的距离阈值下,以dIIC值大于1%作为标准,确定竺山斑块为绿地"源"及7个主要的绿地斑块为"目标";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模拟的潜在绿色廊道的变形系数ξ值相近(1.28),其空间格局受研究尺度的影响较小。最后进一步探讨该方法体系实践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AHP和FR模型的城市绿地适宜性评价 [J].
鲜明睿 ;
侍昊 ;
徐雁南 ;
王琨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 (04) :23-28
[2]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常州市为例 [J].
李锋 ;
叶亚平 ;
宋博文 ;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623-5631
[3]   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J].
尹海伟 ;
孔繁花 ;
祈毅 ;
王红扬 ;
周艳妮 ;
秦正茂 .
生态学报, 2011, 31 (10) :2863-2874
[4]   乡村景观格局热效应及其调控机制 [J].
史久西 ;
邓劲松 ;
王小明 ;
骆成方 ;
裘鑫灿 .
林业科学, 2011, 47 (05) :7-15
[5]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绿地核心区规划方法研究 [J].
侍昊 ;
徐雁南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1) :51-56
[6]  
沈阳城市森林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选择[J]. 刘常富,周彬,何兴元,陈玮.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7]   厦门城市生态功能网络评价及其优化研究 [J].
郭宏斌 ;
黄义雄 ;
叶功富 ;
李翠萍 ;
陈利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71-79
[8]   清华大学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空气PM10浓度变化规律 [J].
校建民 ;
王成 ;
吴志萍 ;
杨伟伟 ;
侯晓静 .
林业科学, 2009, 45 (05) :153-156
[9]   重庆市都市区绿地景观的连通性 [J].
熊春妮 ;
魏虹 ;
兰明娟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37-2244
[10]   面向对象的多光谱图像特征遗传选优方法 [J].
安琼 ;
杨邦杰 ;
郭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