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格局热效应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2
作者
史久西 [1 ]
邓劲松 [2 ]
王小明 [1 ]
骆成方 [3 ]
裘鑫灿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 浙江大学
[3] 浙江省绍兴县林业局
关键词
乡村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热效应; 村庄绿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m缓冲区范围为佳。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乡村绿地系统服务效能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D].史久西.南京林业大学.2009, 01
[2]   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 [J].
武小钢 ;
蔺银鼎 ;
闫海冰 ;
郝兴宇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6) :1469-1473
[3]   RS与GIS支持下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地空间相关性研究 [J].
王勇 ;
李发斌 ;
李何超 ;
贾刘强 ;
荆创利 ;
兴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4) :81-87
[4]   利用LandsatETM+分析城市热岛与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 [J].
陈峰 ;
何报寅 ;
龙占勇 ;
杨小琴 .
国土资源遥感, 2008, (02) :56-61+67
[5]   城市公园景观的热环境效应 [J].
徐丽华 ;
岳文泽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02-1710
[6]   哈尔滨市热岛效应与绿色空间消长的关系 [J].
冯欣 ;
应天玉 ;
李明泽 ;
龚文峰 ;
范文义 ;
杜华强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5) :55-56+60
[7]   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J].
倪黎 ;
沈守云 ;
黄培森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2) :36-43
[8]   上海城市热场与植被覆盖的关系研究 [J].
武佳卫 ;
徐建华 ;
谈文琦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 (01) :26-30
[9]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J].
马勇刚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黄粤 ;
杨金龙 .
干旱区研究, 2006, (01) :172-176
[10]   景观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J].
布仁仓 ;
胡远满 ;
常禹 ;
李秀珍 ;
贺红士 .
生态学报, 2005, (10) :2764-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