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顶铅锌矿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及灾害环境整治

被引:6
作者
王建秀 [1 ,2 ]
邹宝平 [2 ]
陈学军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3]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泗顶铅锌矿; 地面塌陷; 生态环境; 灾变链式机制; 灾害环境;
D O I
10.13577/j.jnd.2013.0109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引入了矿山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害链理论。结合泗顶铅锌矿地面塌陷引发的各种灾害,认为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土地、气候、水和人工生态环境破坏,地面塌陷是其主要灾害源,相应衍生出5种生态环境破坏次生灾害链。对其衍生的不同灾种之间及同一灾种不同单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共分7种灾变链式机制,并基于生态恢复对地面塌陷灾害分4类进行治理,共治理地面塌陷坑280个,同时将其划分为城市农业景观功能区和经济林景观功能区,恢复农业耕种用地(旱地)24.2 hm2,恢复经济林用地8.47 hm2。结果表明,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的研究是可行的,可为矿山地面塌陷灾害整治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分析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恢复地质环境治理,营造和谐生态环境——湖北省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J].
赵学三 ;
梅红专 .
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5) :195-196
[2]   地质灾害链 [J].
韩金良 ;
吴树仁 ;
汪华斌 .
地学前缘, 2007, (06) :11-23
[3]   自然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模式分析 [J].
刘文方 ;
肖盛燮 ;
隋严春 ;
周菊芳 ;
高海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2675-2681
[4]   生态环境灾变链式理论原创结构梗概 [J].
肖盛燮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2593-2602
[5]   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J].
司双印 ;
张运备 ;
马敬杰 ;
贺留兰 ;
秦世昌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 (03) :11-16
[6]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灾害与治理对策 [J].
韦方强 ;
刘淑珍 ;
范建容 ;
崔鹏 ;
王道杰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4) :109-114
[7]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J].
李永庚 ;
蒋高明 .
生态学报, 2004, (01) :95-100
[8]   德兴铜矿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 [J].
杨修 ;
高林 .
生态学报, 2001, (11) :1932-1940
[9]   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链及其环境效应 [J].
尹国勋 ;
胡斌 ;
韩星霞 .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42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