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半干旱区葡萄园生草体系中土壤生物学特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66
作者
惠竹梅
岳泰新
张瑾
程建梅
李华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中心
关键词
葡萄园; 行间生草; 土壤生物学特性;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3.1 [葡萄];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在葡萄园行间生草条件下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阐明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在酿酒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土壤5种微生物数量、6种土壤酶活性及8个养分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行间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但高羊茅处理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行间生草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园土壤碱解N、全N、速效K含量升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禾本科牧草高羊茅活化P的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K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脲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其余酶活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相关性均不显著,全K与所有生物学特性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pH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行间生草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肥力,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提高的效应较明显;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生物学指标可以反映葡萄园土壤质量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310 / 23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Microbial immobilization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in relation to ammon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rates i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cropping systems [J].
Burger, M ;
Jackson, LE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3, 35 (01) :29-36
[22]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soil quality[J] . M Schloter,O Dilly,J.C Munch.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3 (1)
[23]   用典范相关分析研究宁南宽谷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J].
安韶山 ;
黄懿梅 ;
李壁成 ;
刘梦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5) :704-709
[24]   覆草对果园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刘建新 ;
王鑫 ;
杨建霞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93-95
[25]   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Ⅱ.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J].
樊军 ;
郝明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2) :146-150
[26]   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J].
李发林 ;
刘长全 ;
傅金辉 ;
黄炎和 .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2) :112-115
[27]   培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J].
和文祥 ;
来航线 ;
武永军 ;
朱铭莪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03)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