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赤桉林群落结构
被引:7
作者:
王克勤
郭逢春
贺庭荣
王建文
李金洪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云南省元谋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水土保持办公室
[4] 昆明
[5] 云南楚雄
[6] 云南元谋
来源: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赤桉林;
群落结构;
林分密度;
D O I:
10.16843/j.sswc.2004.04.008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 (Eucalyptuscamaldulensis)林密度普遍偏高 ,结构比较简单 ,群落稳定性较差。 3种密度的赤桉林群落 ,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 ,林下植被层的群落分异性越大 ,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 (乔木为赤桉 ,林下植物为扭黄茅 ) ,其他种群的数量极少 ,林下植被层的结构比较简单 ,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 ,物种的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等 4个指标不断减小 ,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断降低 ,结构合理性越差 ;群落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 ,基本随赤桉林的密度增加而减小 ,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生物量是其他 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的 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 ,即使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 ,分别只有 0 72cm和 0 78m。为了增加干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的稳定性 ,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 ,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 ,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47
+4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