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雷暴的地闪及降水宏微观特征

被引:7
作者
周筠珺 [1 ,2 ]
瞿婞 [1 ]
李展 [1 ]
李哲 [1 ]
胡初阳 [3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3] 西藏气象台
关键词
雷暴; 地闪; 降水; TRM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地闪及TRMM卫星等资料,分析四川两次长生命期雷暴的地闪及降水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在"副高边缘效应"及高空槽的影响下,两次雷暴均主要发生于夜间的川西高原以东地区,且主要以多单体系统及单体的形式出现。宏观上,雷暴系统或单体中心区地闪频数峰值提前或同步于降水量峰值出现;而于雷暴系统或单体边缘区地闪频数峰值则易滞后于降水量峰值。雷暴微物理结构上看,两次过程中的双单体或单体雷暴基本可等效为双极性电荷结构,负地闪放电主要源于雷暴系统中较低的云水及可降水强中心区域,而正地闪放电则源于较高的云冰强中心的边缘处。雷暴中正、负地闪的比率分别与云冰及云水区域距离地面的位置有着直接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91 / 8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冰雹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J].
张芳华 ;
高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5) :687-693
[2]   雷暴天气过程中地闪分布的诊断分析 [J].
尹宜舟 ;
沈新勇 ;
陈渭民 ;
李照荣 .
气象科学, 2008, (05) :5521-5527
[3]   长春地区对流云起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J].
侯团结 ;
牛生杰 ;
雷恒池 ;
郭学良 ;
孙安平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2) :221-227
[4]   江苏省雷暴灾害脆弱性分析 [J].
张旭晖 ;
吴洪颜 ;
许祥 ;
李亚春 ;
焦圣明 .
气象科学, 2007, (05) :536-542
[5]   2004年主汛期我国强对流天气灾害统计特征 [J].
王秀荣 ;
毛卫星 ;
郭进修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1) :27-30
[6]   雹暴的闪电活动特征与降水结构研究 [J].
冯桂力 ;
郄秀书 ;
袁铁 ;
牛淑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123-132
[7]   A Case Study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Hailstorms under Cold Eddy Synoptic Situation [J].
冯桂力 ;
郄秀书 ;
袁铁 ;
周筠珺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6, (04) :489-499
[8]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J].
李建华 ;
郭学良 ;
肖稳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228-234
[9]   东南沿海地区中α尺度雷暴云团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J].
纪玲玲 ;
孔玉寿 ;
谭永强 ;
刘华强 .
气象科学, 2005, (02) :158-164
[10]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vectivestorm kinematics,precipitation,and lightning .2 Lang T J,Rutledge S A. Mon.Wea.Rev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