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一次切变冷锋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18
作者
周泓 [1 ]
杨若文 [2 ]
钟爱华 [3 ]
尤红 [1 ]
金少华 [1 ]
机构
[1] 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3] 云南省大理州气象局
关键词
切变冷锋型暴雨; 地面风场辐合区;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地闪特征; 雷达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基本一致,冷暖空气交汇于切变线和冷锋附近,产生强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的有效合理配置及相互作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CAPE高能区和等Δθse(500-800)线密集区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暴雨发生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等中小尺度特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密切相关。地面锋面及叠加在其上的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地面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对流云团的TBB等值线梯度大小以及梯度大值区的位置相关。地闪频数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判据之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纬高原不同暴雨点的地闪频数峰值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峰值时间的关系复杂。大风区、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的存在和"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急流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强迫和水汽输送。
引用
收藏
页码:953 / 9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经向切变线暴雨落区分析 [J].
孙兴池 ;
吴炜 ;
周雪松 ;
郭俊建 ;
姜鹏 .
气象, 2013, 39 (07) :832-841
[12]   “12.7.22”四川暴雨的MCS特征及对短时强降雨的影响 [J].
陈永仁 ;
李跃清 .
气象, 2013, 39 (07) :848-860
[13]   一次切变线暴雨的观测特征分析 [J].
钟敏 ;
张兵 .
暴雨灾害, 2009, 28 (04) :368-372
[14]   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和诊断 [J].
陈红专 ;
汤剑平 .
气象科学, 2009, 29 (06) :797-803
[15]   2007年云南7次强降水过程的分析研究 [J].
普贵明 ;
鲁亚斌 ;
周国莲 ;
陈小华 .
气象科学, 2008, 28 (06) :683-688
[16]   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张秀年 ;
段旭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114-121
[17]   云南冷锋切变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 [J].
何华 ;
孙绩华 .
气象, 2003, (04) :48-52
[18]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俞小鼎 .
气象, 2012, 38 (11) :1313-1329
[19]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分析冷式切变线类大暴雨的动力结构 [J].
杨成芳 ;
阎丽凤 ;
周雪松 .
气象, 2012, 38 (07) :819-827
[20]   纬向切变线暴雨落区的精细化分析 [J].
孙兴池 ;
王西磊 ;
周雪松 .
气象, 2012, 38 (07) :77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