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淡水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及其生态作用

被引:34
作者
朱滨
郑海涛
乔晔
阙延福
常剑波
机构
[1] 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鱼类; 人工繁殖放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5 [资源增殖和种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上世纪5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我国长江流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工作开展了近50余年,尽管放流物种不断增加、放流规模不断扩大,对长江渔业资源增殖和物种保护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长江流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工作在法律法规建设、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和工作程序、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流域鱼类人工繁殖工作现状进行总结,结合长江流域主要放流鱼类的资源现状,对长江流域现行的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估。同时,介绍了国外相关机构在鱼类人工繁殖放流方面成熟的经验和工作进展,为今后长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的科学发展和有效实施提供了意见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华鲟繁殖群体遗传学分析与人工繁殖对自然幼鲟群体的贡献评估.[D].赵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10
[2]  
5个鲫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研究.[D].孙建帮.湖南农业大学.2006, 12
[3]  
鲫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研究.[D].刘臻.湖南农业大学.2004, 04
[4]   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鲤、鲫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J].
胡茂林 ;
吴志强 ;
常剑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3) :314-317
[5]   长江宜宾江段圆口铜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徐树英 ;
张燕 ;
汪登强 ;
李志华 ;
陈大庆 .
淡水渔业, 2007, (03) :76-79
[6]   利用17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鳙鱼的遗传多样性 [J].
耿波 ;
孙效文 ;
梁利群 ;
欧阳洪生 ;
童金苟 .
遗传, 2006, (06) :683-688
[7]   长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J].
廖小林 ;
俞小牧 ;
谭德清 ;
童金苟 .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02) :113-119
[8]   长江水系青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J].
方耀林 ;
余来宁 ;
许映芳 ;
姚雁鸿 .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 (01) :26-29
[9]   美国渔业及其管理简介 [J].
陈宗尧 ;
吴祥明 .
中国渔业经济, 2004, (01) :53-55
[10]   美国加拿大渔业考察报告 [J].
马涛 .
山西水利科技, 2003, (0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