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研究四十年

被引:73
作者
刘力生
陈孟勤
曾贵云
周北凡
机构
[1] DepartmentofHypertension,FuWaiHospital,DepartmentofPhysiology,InstituteofBasicMedicalSciences,DepartmentofPharmacology,InstituteofMateriaMedica,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Beijing,Beijing,Beijing,北京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 血管机制; 萝芙木总碱; 葛根黄酮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为探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研究高血压的防治和发病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与流行病学研究室,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及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室自1959年始陆续开展了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试点、高血压治疗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和中药降压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自1959年的5.11%,上升至1979年的7.73%和1991年的11.26%。但患者的知晓率仅26.3%,治疗率仅12.1%,控制率仅2.8%。体重超重和经常饮酒是我国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钠、低钾、低钙及低蛋白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我国人群中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2)建立了我国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发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仅占1.1%。率先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并发现大动脉炎是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身心教育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加以低剂量的复方降压制剂有效地促进了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证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再发和死亡危险。(3)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阻力动脉平滑肌收缩机制研究证明,血管平滑肌细胞Ca2+转运、利用、代谢及其调控因素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具有遗传因素,这是血液循环外周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降压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J].
吴光玉 ;
文允镒 ;
陈孟勤 ;
周晓梅 ;
张红叶 ;
纪宝华 .
生理学报, 1993, (03) :262-269
[12]   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J].
陈孟勤 ;
王质良 ;
龚明萃 ;
关超然 ;
王永红 ;
路涛 .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1, (06) :35-40
[13]   北京市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及吸烟与冠心病关系 [J].
吴锡桂 ;
郝建生 ;
王家明 ;
高红 ;
陈宁光 ;
王淑玉 ;
于学海 .
中国循环杂志, 1991, (02) :127-13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