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认同的相互建构:社会建构主义的进展与难题

被引:4
作者
宋伟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国际规范; 国家认同; 互动; 言语行为; 理性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国际规范和国家认同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是社会建构主义研究的中心命题。在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建构主义在理论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之后(即以亚历山大·温特、尼古拉斯·奥努弗和玛莎·芬尼莫尔三位学者的研究为代表的三种主要路径),作者认为,温特提出了偏重于国际体系本身的关于国际规范和国家认同互相建构的、统一的理论逻辑;奥努弗基于语言学和言语行为提出了重视规则作用的理论逻辑;芬尼莫尔则探索了个人、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规范起源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力图突出社会性和建构性因素的作用:温特重视互动、奥努弗重视语言规则、芬尼莫尔则重视个人道德和国际组织。他们的共同问题在于:不管是"无声"的互动过程形成规范,还是言语行为最终重复为规则,抑或出于个人道德提出某些规范,都避不开客观现实的基础性作用和物质利益的驱动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4 +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3]   建构主义的哲学渊源探析 [J].
尼古拉斯G奥努弗 ;
孙吉胜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9) :58-66+6
[4]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 [J].
秦亚青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3) :1-23
[5]   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 [J].
惠耕田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 (03) :96-103
[6]   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目的论与无政府逻辑 [J].
亚历山大·温特 ;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11) :57-62+6
[7]  
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M].(美)彼得·卡赞斯坦(PeterJ.Katzenstein);(美)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美)斯蒂芬·克拉斯纳(StephenD.Krasner)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  
建构世界中的国际关系.[M].(美)温都尔卡·库芭科娃(VendulkaKubalkova);(美)尼古拉斯·奥鲁夫(NicholasOnuf);(美)保罗·科维特(PaulKowert)主编;肖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M].(美)玛莎·费丽莫(MarthaFinnemore)著;袁正清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0]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美)亚历山大·温特(AxexanderWendt)著;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