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强国:本质、要素与实现途径

被引:32
作者
瞿振元 [1 ,2 ]
机构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本质; 要素; 实现途径;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3.03.007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要求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更要建成一个完整而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涉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公平五个基本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公平内在协调统一的发展。当前需要我们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低速发展规模,进一步优化结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密切关注效益,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探析 [J].
朱淑华 .
现代教育科学, 2011, (11) :67-71
[3]   扩招“大跃进”、教育机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J].
邢春冰 ;
李实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4) :1187-1208
[4]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预测分析 [J].
纪宝成 .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1, (01) :5-13
[5]   改革、做大到改革、做强——走出做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J].
周远清 .
中国高教研究, 2011, (02) :1-3
[6]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形势 [J].
周远清 .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1 (12) :1-3
[7]   从一流大学到高等教育强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 [J].
李立国 .
复旦教育论坛, 2010, 8 (03) :13-17
[8]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基本特征 [J].
邬大光 ;
赵婷婷 ;
李枭鹰 ;
梁燕玲 ;
李国强 .
中国高教研究, 2010, (01) :4-10
[9]   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及相关概念辨析 [J].
张安富 ;
靳敏 ;
施佳璐 .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11) :13-18
[10]   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与生发机制 [J].
黎琳 ;
李枭鹰 .
现代大学教育, 2009, (05)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