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

被引:10
作者
卓静 [1 ]
邓凤东 [2 ]
刘安麟 [2 ]
周辉 [2 ]
赵青兰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
[2]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
关键词
坡耕地; 遥感; DEM; 土地利用;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8.02.020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选取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宝塔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得到1997~2004年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并结合DEM(数字高程模型)坡度信息,分别提取1997年、2004年的坡耕地、坡林地、坡草地和坡园地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坡度分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997~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3.1%,林地增加了10.1%、草地增加了20.6%、果园面积增加了33.3%,使该区域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②耕地减少的面积主要集中发生在坡耕地部分,其中坡度大于等于35°、25°35°这两个等级减少的幅度最大,坡度大于等于35°减少了55.5%,25°35°减少了51.2%,减少的坡耕地,基本上都是转变成了坡林地、坡草地、坡园地。耕地总面积减少的同时,基本农田(可灌溉)所占比例是增加的。该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2+263 +2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程度研究——以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为例 [J].
陈国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74-279+334
[2]   基于RS/GIS的中尺度地区退耕变化及其坡度分异研究 [J].
张晓萍 ;
李锐 ;
杨勤科 ;
焦峰 ;
温仲明 ;
王飞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8) :388-392
[3]   陕北黄土丘陵地区坡耕地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J].
刘咏梅 ;
杨勤科 ;
汤国安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4) :51-54
[4]   陕北地区TM影像重采样方法研究 [J].
卓静 ;
邓凤东 ;
李登科 ;
张京红 .
陕西气象, 2003, (04) :17-20
[5]   国家1∶5万数字高程模型建库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实施 [J].
王东华 ;
刘建军 ;
商瑶玲 ;
吉建培 ;
王中祥 .
遥感信息, 2001, (02) :13-16
[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遥感调查研究 [J].
关元秀 ;
刘高焕 ;
刘庆生 ;
叶庆华 .
遥感学报, 2001, (01) :46-52+86
[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8]  
周成虎等著.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