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目的新论

被引:15
作者
李长城
机构
[1] 贵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诉讼目的; 惩罚犯罪; 法律真实; 证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惩罚犯罪"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两大目的之一,存在六大缺陷。刑事诉讼的目的应当是"发现真实、保障人权"。"发现真实"的"真实"是一种法律真实。"发现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有助于实现我国诉讼认识论和刑事诉讼构造的转变,在证明标准等问题上促进我国证据制度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之批判与重构 [J].
郝银钟 .
法商研究, 2005, (05) :55-64
[2]   美国刑事诉讼中交叉询问的规则与技巧 [J].
陈健民 .
法学, 2004, (04) :109-115
[3]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4, (02) :107-115
[4]   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 [J].
陈兴良 .
法学, 2004, (01) :3-19
[5]   转折与定位:侦查模式与中国侦查程序改革 [J].
万毅 .
现代法学, 2003, (02) :31-37
[6]   法律真实是在诉讼机制下对客观真实的追求 [J].
李长城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 :19-20+27
[7]   论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 [J].
樊崇义 .
政法论坛, 2001, (02) :45-54
[8]   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 [J].
孙长永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4) :83-95
[10]   刑事诉讼目的论 [J].
宋英辉 .
政法论坛, 1992, (02) :29-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