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大洋-莒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41
作者
张承帅 [1 ]
苏慧敏 [1 ]
于淼 [1 ]
胡兆国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大洋-莒舟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Nd-Sr-Pb同位素特征; 福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马坑铁矿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大洋、莒舟花岗岩分布于铁矿东西两侧,与铁矿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莒舟花岗岩年龄为129.6±0.8Ma,MSWD=2.3,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大洋花岗岩年龄为132.6±1.3Ma,MSWD=1.3,它们都形成于早白垩世,与马坑铁矿辉钼矿Re-Os年龄(130~133Ma)一致。大洋-莒舟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贫钙镁和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或准铝质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呈明显铕负异常的"V"型展布;微量元素具有Rb、U、Th、La等元素强烈富集而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大洋岩体的(87Sr/86Sr)ⅰ值变化于0.70878~0.71349之间;εNd(t)值变化于-7.2~-8.6之间,fSm/Nd=-0.27~0.16,t2DM=1511~1637Ma,(206Pb/204Pb)i=18.588~18.955,(207Pb/204Pb)i=15.660~15.682,(208Pb/204Pb)i=38.935~39.168,μ值介于9.54~9.59,ω值介于36.77~38.13。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大洋-莒舟花岗岩属于高分异壳源型花岗岩,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元古代地壳物质,有EMⅡ型富集地幔组分的参与,使花岗岩的地壳留存年龄的降低(1.51~1.63Ga)。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4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21]   闽西南晚中生代四方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
毛建仁 ;
陶奎元 ;
李寄嵎 ;
谢方贵 ;
许乃政 .
岩石学报, 2002, (04) :449-458
[22]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J].
宋彪 ;
张玉海 ;
万渝生 ;
简平 .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26-30
[23]   闽西南地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J].
毛建仁 ;
陶奎元 ;
谢芳贵 ;
许乃政 ;
陈三元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3) :329-336
[24]   中国大陆地壳铅同位素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J].
李龙 ;
郑永飞 ;
周建波 .
岩石学报, 2001, (01) :61-68
[25]   层控交代型夕卡岩金矿床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J].
梁祥济 ;
王福生 .
黄金地质, 2000, (04) :1-13
[26]   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构造域的转换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以闽西南地区为例 [J].
吴淦国 ;
张达 ;
陈柏林 ;
吴建设 .
地球科学, 2000, (04) :390-396
[27]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_岩浆大爆发 [J].
陶奎元 ;
毛建仁 ;
邢光福 ;
杨祝良 ;
赵宇 .
矿床地质, 1999, (04) :316-322
[28]   福建上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黑云母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J].
赵希林 ;
毛建仁 ;
叶海敏 ;
许乃政 ;
胡青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2) :162-168
[29]   十杭带湘南—桂北段中生代A型花岗岩带成岩成矿特征及成因讨论附视频 [J].
蒋少涌 ;
赵葵东 ;
姜耀辉 ;
戴宝章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4) :496-509
[30]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郭春丽 ;
袁顺达 ;
程彦博 ;
陈毓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14 (04) :5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