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麦田保护性轮耕方式的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长周期模拟研究

被引:17
作者
张玉娇 [1 ]
李军 [1 ]
郭正 [2 ]
岳志芳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冬小麦; 保护性轮耕; Win EPIC模型;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渭北旱塬是中国北方典型雨养旱作农区,干旱缺水是当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降水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制约着旱地冬小麦生长及发育,导致其产量低而不稳。研究旨在探索长周期下渭北旱塬连作冬小麦区在不同轮耕措施下麦田的土壤蓄水保墒和作物增产效应。【方法】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 EPIC模型长周期定量模拟研究了1980—2009年渭北旱塬连作麦田连续翻耕、免耕/深松轮耕、翻耕/深松轮耕、免耕/免耕/深松轮耕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不同保护性轮耕方式下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结果】在30年模拟研究期间,随着降水量的逐年趋势性减少,不同轮耕方式下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年度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免耕/深松、翻耕/深松、免耕/免耕/深松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处理产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高14.4%、12.2%、2.4%和3.2%,以免耕/深松轮耕处理产量最高,30年平均值为3.53 t?hm-2;免耕/深松、翻耕/深松、免耕/免耕/深松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高6.36%、6.13%、6.40%和6.41%,以免耕/免耕/深松轮耕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好,30年平均值为8.68 kg?hm-2?mm-1;与连续翻耕处理相比,干旱年型免耕/深松、翻耕/深松、免耕/免耕/深松耕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处理耗水量明显增加,平水年型和丰水年型各耕作处理间耗水量差异不显著,以免耕/深松轮耕处理麦田耗水量高于其他轮耕方式。冬小麦田0—3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呈现季节性波动降低趋势;与连续翻耕处理相比,免耕/深松轮耕、翻耕/深松轮耕、免耕/免耕/深松轮耕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处理麦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分别高28.7%、27.2%、26.8%和26.7%;免耕/深松轮耕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好,0—3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为107.1 mm,翻耕/深松轮耕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次之,连续翻耕最差。麦田0—1 m土层土壤湿度随季节降水而上下波动性变化,在降水较多或者较为干旱的年份1—1.5 m土层土壤湿度也会发生变化,1.5—3 m土层土壤湿度较为稳定,不同轮耕处理间差异不大;免耕/深松轮耕土层土壤湿度较其他耕作处理稍高。【结论】与连续翻耕处理相比,翻耕/深松产量和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较好,但水分利用效率稍低。免耕/免耕/深松和免耕/翻耕/深松轮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较好,但产量较低。综合考虑麦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在长期连作冬小麦田,免耕/深松轮耕处理为渭北旱塬麦田最适宜保护性轮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730 / 274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1]  
农田土壤水的动态模型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李保国等著, 2000
[12]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杨文治, 2000
[13]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illage of two long-term no-till Canadian prairie soils[J] . B.M.R. Shahidi,M. Dyck,S.S. Malhi.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14
[14]  
Benefits of winter cover crops and no-tillage for microbial parameters in a Brazilian Oxisol: A long-term study[J] . Elcio L. Balota,Ademir Calegari,Andre S. Nakatani,Mark S. Coyne.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14
[15]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Soil Moisture Under No-Tillage for Two Years [J].
QIN HonglingGAO WangshengMA YuecunMA LiYIN ChunmeiCHEN Zhe and CHEN Chunlan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sha PRChina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PRChina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PRChina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 (01) :88-95
[16]   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秦红灵 ;
高旺盛 ;
马月存 ;
马丽 ;
尹春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1) :78-85
[17]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国峰 ;
陈阜 ;
肖小平 ;
伍芬琳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109-113
[18]   黄土高原旱塬区高产玉米田土壤干燥化与产量波动趋势模拟研究 [J].
李军 ;
邵明安 ;
张兴昌 ;
李世清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2) :54-58
[19]   免耕对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评述 [J].
彭文英 ;
张雅彬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4) :113-118
[20]   机械超深松的作用与发展 [J].
郑东辉 ;
王保民 ;
王雪峰 .
农机化研究, 2005, (05) :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