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对针叶林的影响以及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研究中的展望

被引:10
作者
肖玲
王开运
杨万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过程; 亚高山针叶林;
D O I
10.16507/j.issn.1006-6055.2004.02.01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CO2 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报道和综述性文章 ,涉及分子、生理生态、种群和群落生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尺度等微观和宏观领域的研究内容 ,因而要想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是相当困难的。因此 ,本文只简要评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响应研究中的诸如CO2 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植被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互动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等几个热点问题。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 ,地处高山峡谷地带 ,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相对简单的植物群落结构、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巨大的冷冻土壤碳库、不同演替阶段和功能的植物群落组合以及分布于林线附近的邻接效应等为研究针叶林系统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实验室。针叶林生产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氮过程等对升高CO2 浓度和温度的响应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针叶林系统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亚高山针叶林群落系统的生态学过程和持续性机制 [J].
王开运 ;
杨万勤 ;
Seppo Kellomki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05) :17-24
[2]   木本植物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相互作用的响应 [J].
杨金艳 ;
杨万勤 ;
王开运 ;
孙建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3) :304-310
[3]   探索CO2失汇之谜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2) :255-256
[4]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J]. 方精云,陈安平,赵淑清,慈龙骏.植物生态学报. 2002(02)
[5]   全球变化背景下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J].
赵平 ;
彭少麟 ;
曾小平 .
广西植物, 2001, (04) :287-294
[6]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7]   兴安落叶松林碳平衡和全球变化影响研究 [J].
蒋延玲 ;
周广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481-484
[8]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郭庆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563-569
[9]   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3-517
[10]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全球尺度下温度的影响 [J].
刘绍辉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1997, (05)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