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未遂者出院18个月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7
作者
徐东 [1 ]
张学立 [2 ]
李献云 [1 ]
费立鹏 [1 ]
曹孔敬 [2 ]
张艳萍 [1 ]
杨甫德 [1 ]
许永臣 [2 ]
机构
[1] 北京回龙观医院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 山东郓城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精神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发生后18个月时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111例自杀未遂者(自杀后18个月)及与其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匹配的111例无自杀行为者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自杀未遂者问题解决、求助、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退避、自责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2~6.24,P均小于0.05)。73例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问题解决、求助、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其匹配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5.88,P均小于0.05)。有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组问题解决、求助得分比无精神疾病组明显低,而退避、自责得分明显高于无精神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2~5.48,P均小于0.05),两组社会支持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18个月时的自杀未遂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依然不良,具有持续性。自杀干预工作应努力提高自杀未遂者的应对能力和支持感受,以减少他们再自杀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自杀未遂妇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方式比较研究 [J].
沈启莹 ;
梁巍 ;
周惠芬 ;
李浩 ;
林雄标 .
上海精神医学, 2008, (04) :216-218
[2]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虎晓岷 ;
尹晓涛 ;
王家同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16) :1523-1525
[3]   农村地区综合医院诊治的自杀未遂病人的特征 [J].
李献云 ;
许永臣 ;
王玉萍 ;
杨荣山 ;
张迟 ;
及惠郁 ;
卞清涛 ;
马振武 ;
何凤生 ;
费立鹏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0) :681-684
[4]   自杀未遂者的应对方式与亲属的态度 [J].
韩沙滨 ;
刘永国 ;
赵小丽 ;
宋王洁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6) :411-411
[5]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与应付方式 [J].
赵汉清 ;
金卫东 ;
施建安 ;
端义扬 ;
刘桂永 ;
严丽霞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 (09) :975-976
[6]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李献云 ;
杨荣山 ;
张迟 ;
卞清涛 ;
及惠郁 ;
王玉萍 ;
郑玉新 ;
何凤生 ;
费立鹏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04) :47-49